枫叶映月,情系四海:奥克维尔华人联盟中秋文化盛宴架起东西方心灵桥梁

奥克维尔华人联盟特约记者王生刚

照片:赵雄,傅波,阿拉蕾        

十月的奥克维尔,枫林尽染,碧空如洗。这座安大略湖畔的宁静小镇,在秋日正午的阳光下,被一抹流动的东方色彩唤醒。身穿旗袍、马面裙、扎染布衣的身影,如诗如画地汇入Oakville表演艺术中心,仿佛古老东方文明与北美枫情的一次温柔对话。

文化交融:从展台到舞台的东方密码

         场外展区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民俗长卷。双龙翻腾、珠光闪耀,展现着力与美的巧妙融合;中国民族服饰如花似锦,色彩流光间映照着多元文化的风采,令人心动不已,竞相尝试;中国结的丝线在指尖翻飞,灯笼的光晕映照着孩童好奇的脸庞,手工编织的“毛线月饼”引得西人夫妇连连惊叹——由张洪芬主导的“月饼展位”前,一团绒线竟能幻化出莲蓉的润泽、蛋黄的酥香,以柔软诠释着“以假乱真”的东方美学。

       

而真正的奇迹,发生在剧场之内。当《月圆枫情》的幕布拉开,打月饼的歌谣,即刻便响彻剧场。年近七旬的董玲女士,身着素黄长裙,带领她一纵姐妹手执灯笼翩然起舞,灯笼化作月亮慢慢升起,一轮圆月普照着整个夜空,让人们感受到月光般的柔美;更有年近九旬的长者,腿直背正地站在合唱队列中,吟唱起《月是故乡明》。歌声如溪流,涤荡观众席间500双不同肤色的眼睛。这部由平均年龄75岁的奥克维尔华人联盟(OCN)旗下绿橡树长者俱乐部成员创作并演出的独幕剧,用无声的太极剑勾勒后羿射日的雄浑,以歌剧咏叹调诉说嫦娥的孤寂,让猜灯谜的欢愉在踢踏舞步中迸发——文化在此刻超越了语言,成为人类情感的通用语法。

岁月长歌:四十载山河与三代人的渡口

          这些执拗的长者,曾是荒野星火,亦是时代砥柱。他们从饥馑岁月走来,用青春熨烫过祖国的褶皱;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中,他们以脊梁撑起复兴的穹顶;而今在异国夕阳下,他们又成为文化摆渡人。编剧张洪芬说:“我们编织的不是剧情,是让孙辈不忘根的线索。”导演陈力在排练笔记上写道:“舞台上的每一步,都踩着半生颠沛与一生赤诚。”

         奥克维尔华人联盟(OCN)如同一个精密的榫卯,将散落的生活碎片嵌合成文化传承的图腾。咨询室里解惑的细语,太极拳课上舒缓的吐纳,电话慰问中浸润的乡音——这些服务不仅是生活指南,更是让漂泊者找回尊严的精神锚点。会长陆建华坦言:“文化不是标本,是流动的生命。长者们丰富的阅历,是这股生命之流中最温柔的涌动。”

枫月同天:文明互鉴中的哲学沉思

         当奥克维尔西区国会议员Sima Acan为舞狮点睛,朱砂落下的瞬间,东方瑞兽在北美土地上苏醒;太阳马戏团签约杂技演员的高桩舞狮与京剧《白蛇传》的水袖同台,仿佛隐喻着人类对超越性美的共同追寻。活动现场,一位牵着金发孙子的西人老者感叹:“我看到了比月亮更恒久的东西——一群人用残年的烛火,点亮了文明对话的星空。”

 这或许正是“大爱”的深意:它不在宏大的叙事中,而在长者们执抝坚守的生活底色里。在志愿者们教异国孩童编中国结的耐心间。这种跨越山海、无视年迈的执着,让人想起黑格尔对文明的论断:“历史不是灰烬,而是传递的火炬。”

         

 暮色四合,演艺中心的灯火渐熄,而月光正照亮归途。手提灯笼的孩子们蹦跳着吟诵新学的唐诗,他们的剪影与枫枝交织,恍若东西方文明共写的连字符。这场中秋盛宴终会落幕,但那些毛线月饼的温度、太极剑的锋芒、祖孙对话的温情、双龙戏珠的巧妙,已在奥克维尔的秋夜里埋下种子——当文化的溪流穿透时光的岩层,生命终将在另一个春天开出回响的花。

(威笑声乐)

联系我们